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,“智驾” 绝非 “自驾”,并透露将探索把辅助驾驶操作纳入驾驶人教育培训与考试范畴。
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,智驾操作将正式纳入驾考,且无驾照者即便拥有智能车,也不得驾车上路。这一系列举措之下,我们的驾驶方式正迎来根本性变革。
一、从 “人掌控车” 到 “人协作机器”
传统驾考是 “对车的掌握能力”,而智驾纳入后,考的是 “驾驶员和智能系统的协作”。
未来的驾照,不再只是 “驾驶资格证”,更是“人机协同驾驶能力”的认证。
新驾考大概率包含 3 大核心模块:
① 智能系统基础认知:懂传感器原理、知道系统能做什么(不能做什么)
② 人机交接规范:识别系统提示信号、掌握 “接管方向盘” 的时机与流程
③ 紧急干预能力:突发状况下,10 秒内完成从 “被动观望” 到 “主动操控” 的切换
简单说,以后开车不仅要会踩油门刹车,更要懂 “机器的语言”。
二、智能车能自己开,为什么还要驾照?
“既然车能自动走,没有驾照为什么不能开?”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,但其实是对 “智驾” 的最大误解。
王强局长早已明确表态:“目前所有在售汽车的【智驾】,都只是辅助驾驶,不是自动驾驶!”
有 3 个关键:
① 责任主体不变:无论系统多智能,驾驶员都是最终责任人,出了事要担民事赔偿、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
② 系统有 “软肋”:遇到突发施工、暴雨大雾(传感器失效)、极端路况,系统会 “掉线”,必须人类接管
③ 无证者没能力应对:没经过培训的人,看不懂 “请接管” 的提示。
智能系统是 “助手”,不是 “代驾”
三、所有人注意!“双轨学习”
不管你有没有驾照,这场变革都和你有关,关键要做好 “分赛道应对”:
▶ 没驾照的人:
现在不考,以后驾考不仅要练倒车入库,还要学智能系统原理、传感器盲区 —— 内容只会更复杂,成本只会更高。趁现在还是 “过渡窗口期”,尽早拿下 “全功能驾照”。
▶ 有驾照的人
需主动更新知识库,理解智能驾驶的工作逻辑与局限
未来“人机共驾”
① 通勤时:不用盯着路况,能回复消息、写方案,堵车时间变 “工作时间”
② 长途驾驶:不用怕疲劳,系统处理常规路段,你只要在进服务区前接管就行
③ 交通更高效:系统会优化车速,减少加塞、急刹,堵车会少很多
这一切的前提,是 “会和机器配合”—— 不是被动依赖,而是主动监督。
智驾纳入驾考,是为了让大家更安全地享受技术红利 。
人机共驾的未来已经到了,你准备好了吗?